<th id="w4vnm"></th>
  • <th id="w4vnm"></th>

    <button id="w4vnm"></button>
  • <dd id="w4vnm"><center id="w4vnm"></center></dd>
    <th id="w4vnm"><pre id="w4vnm"></pre></th>

    數字報
    懷集縣洽水鎮石瑩村:四地交界村 一村三方言
    分享到

    微信

    微博

    0
    分享到-微信
    X

    核心提示: 在懷集縣洽水鎮有一個特別的村子,被清遠市“包圍”,東與陽山交界,北與連南相鄰,西與連山接壤,村民們趕集不到洽水鎮,而是到鄰近的連南寨崗鎮。那里的村民會講多種方言,與連南的往來婚嫁頻繁,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它就是洽水鎮最偏遠的山村——石瑩村。

    與清遠接壤的石瑩村。
西江日報記者 楊麗娟 攝

    與清遠接壤的石瑩村。 西江日報記者 楊麗娟 攝

    西江日報記者 楊麗娟 通訊員 李月琴

    在懷集縣洽水鎮有一個特別的村子,被清遠市“包圍”,東與陽山交界,北與連南相鄰,西與連山接壤,村民們趕集不到洽水鎮,而是到鄰近的連南寨崗鎮。那里的村民會講多種方言,與連南的往來婚嫁頻繁,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它就是洽水鎮最偏遠的山村——石瑩村。

    村民跨市趕集

    石瑩村距離肇慶市區有230多公里,記者駕車僅單程就需要三個半小時,屬肇慶地區最偏遠山村之一。汽車從端州出發,經廣佛肇高速后轉汕湛高速,再入汕昆高速,到達鳳崗出口。隨后,沿著262省道,一路進去需要走50多公里的山路,路途崎嶇,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才來到石瑩村。

    262省道上的一塊界碑,將石瑩村和連南縣進行地理分隔,但兩地卻有著深厚的情誼。“長期以來,石瑩村村民們都習慣到交界處的連南縣寨崗鎮趕集。”石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陸遠斌告訴記者,石瑩村是洽水鎮最偏遠、經濟落后的村子,離洽水鎮有40多公里,但距離寨崗鎮僅有20多公里,村民喜歡往近的圩鎮趕集。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寨崗鎮已是商鋪林立,農行、郵政、信用社俱全,所以村民在每月的2日、5日、8日及10日、20日或30日,就到寨崗鎮趕集。

    石瑩村支委李文妃是到寨崗鎮趕集的“???rdquo;,每逢圩日,他就將收購村民的冬筍、蘑菇、木耳、中草藥等土特產運到寨崗鎮去賣,又把村里缺少的物資,如雞鴨魚、蔬果、米糠等拉回來。“這樣的習慣已經傳了一代又一代,老一輩的人在沒通公路時,趕集要走上一天的山路,他們多是把村里的木材、茶葉販賣到寨崗鎮,又從寨崗鎮販賣回生活物資。”李文妃說道。

    近在咫尺習俗各不相同

    兩地的貿易頻繁,也促進了文化的交融,他們互為婚嫁,成為姻親。石瑩村委會下轄9個自然村,最靠近連南縣的根竹村和黃楠村交流最為頻繁,兩個村子都是講連南瑤族的方言客家話,傳統節日也是按照連南的節日過節,也將連南的傳統習俗傳了過來。

    陸遠斌告訴記者,在文化交融下產生了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石瑩村有三種方言,本地話(下坊話)、客家話、白話。在傳統節日方面,本地人過五月初一,客家人過五月初五(端午節),本地人大年初一殺雞祭拜,客家人吃齋,不殺生,還有祈福、還福等習俗??图胰酥匾晜鹘y習俗,村里的廟宇、祠堂也比較多。

    “連南傳過來的除了傳統文化,也傳過來了先進的思想和理念。”陸遠斌告訴記者,在石瑩村還都是泥磚房時,連南已是水泥、鋼筋、鋁門窗的建筑,他們有工匠師傅,建造的建筑速度快,質量好,所以村里的廟宇、祠堂都交給了寨崗人來建造,村民建房的材料也是從連南拉回來。

    聯防聯治共發展

    陸遠斌介紹,兩地互為姻親的人數占到0.5%,因此兩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共同建立聯防機制,加強治安管理;利用石瑩村豐富水資源,投資小水電,發展經濟。石瑩村有時遭遇自然災害,連南也會伸出援手。

    村里曾發生過多起偷盜事件,兩地互通信息,在連南縣截獲盜賊。信息化發展后,兩地建立了微信群,看到陌生人到訪,都第一時間發布到群上,加強管理,共同守護一方安寧。2014年的一場特大自然災害讓陸遠斌記憶猶新,受強降雨影響,石瑩村突發嚴重水災,洪水漲到了兩三米,泥石流、山體滑坡沖毀道路,石瑩村變成了一座“孤島”。連南縣迅速出動人員、車輛與當地救援人員一道搶修道路,搭木橋,打通生命通道,運送生活物資,幫助石瑩村度過難關。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石瑩村修通公路,連南縣也出錢出力一起修通公路,更加促進了兩地的交流。連南人到石瑩村投資了20多個小水電,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每年為村集體帶來90多萬元的收益,這些收益用于為村民購買合作醫療、村干部工資發放,小學、村民用電,修橋修路、老干部、老年人慰問等開支。”陸遠斌說,小水電的發展大大促進了石瑩村經濟的發展,解決了100多名村民的就業。

    西江日報、西江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
    凡本網“西江日報”電子報,以及注明來源“西江日報”、“西江網”的所有文字、圖片、視頻及多媒體形式的新聞、信息版權均屬西江網所有。凡是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鏈接、轉貼、編輯或其它方式發布。已經被本網授權的,使用時必須做到:(1)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作者信息“西江日報記者***”、相關圖片和視頻的出處及作者。(2)如修改標題,必須注明原標題。(3)如果從其他平臺間接轉載本作品,仍須注明來源“來源:西江日報”。
    2.
    本網未注明“來源:西江網”或“來源:西江日報”的作品信息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并不意味著認同其觀點或真實性,如其它媒體、網站或個人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行負法律責任。擅自使用西江網名義轉載或盜用西江網名義發布信息,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3.
    如本網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名譽權等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
    聯系人:羅小姐、涂先生(電話:0758—2722284)
    詳細請瀏覽:http://www.libbymemorialcenter.com/about/copyright.shtml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友情鏈接| 事業單位

    粵ICP備09102757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

    本網站由肇慶市西江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江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者建立鏡像 Powered by CmsTop

    久久一本亚洲无码

    <th id="w4vnm"></th>
  • <th id="w4vnm"></th>

    <button id="w4vnm"></button>
  • <dd id="w4vnm"><center id="w4vnm"></center></dd>
    <th id="w4vnm"><pre id="w4vnm"></pr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