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記者 任昌仕
臨近國慶,節日氣氛漸濃,公共場所人流量大,場所碼是否一人一掃?推廣場所碼使用有什么意義?出現黃碼紅碼應該怎么辦?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訪了市內部分公共場所。
在肇慶市工人影劇院,記者看到入口處工作人員提醒進場觀眾掃場所碼并檢查。他告訴記者,每個人掃一次場所碼,和身份信息綁定的活動軌跡就傳到后臺,方便出現疫情風險時的回溯。經過長期的習慣養成,市民現在大部分都配合掃碼,兒童可由陪同成人代為掃碼登記,老人可手寫登記姓名、體溫、電話號碼等信息。在附近的天寧廣場和星湖廣場商圈,記者亦發現進場市民自覺掃碼測溫,手機使用不便的可手寫登記。
在湖濱大酒店和星湖游船碼頭,工作人員表示入住、乘船旅客均需掃碼測溫或手動登記。同時工作人員定時對大堂、票房、游船進行消殺,并留下簽名記錄。湖濱大酒店入口處每天打印更新廣東省衛健委給出的省內疫情,提醒工作人員和旅客注意。
據廣東疾控消息,掃場所碼可減少公眾與帶黃碼、紅碼等風險個體接觸,降低疫情感染傳播風險,保障公眾安全。在一些要求核驗健康碼的場所如醫院、敬老院等,場所碼與健康碼數據互通,無需重復出示,提高通行效率。當某地出現疑似或確診病例時,流調人員可通過掃碼記錄精準溯源,為防疫爭取寶貴時間。場所碼后臺數據實行專人專管,只有產生流調等必要需求時才會使用相關信息,安全性高。
記者查看了《粵康碼判定與轉碼規則(2022年版)》,發現規定要求對紅碼標識人群進行嚴格管控。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收治,其他“紅碼”人員按要求實行集中隔離或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紅碼人員流動要建立“點對點”轉運機制,確保全程封閉管理。
對黃碼標識人群適當限制流動。黃碼人員流動采取必要的限行措施,暫停聚餐、參會等集體活動。酒店、商場、超市、餐飲店、車站、機場、電影院、KTV、酒吧等各類公共場所,以及學校、各類監所、養老院和福利院等特殊場所如發現健康碼黃碼人員,應拒絕其進入。醫療機構發現持黃碼就診人員,應第一時間引導其去黃碼人員采樣專區采樣,并及時聯系所屬轄區三人小組。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