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訊(記者 夏紫怡 通訊員 陸莉詩)矯正駝背的形體棍、改善脖子前傾的頸托、糾正腿型不直的鞋墊和綁帶……如今,五花八門的改善不良體態的“神器”吸引不少市民買單。那么這些“網紅神奇”究竟有沒有實用之處呢?如何選擇正確的矯正體態方法呢?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醫師沈興邦。
“因為工作需要整天對著電腦,坐得也久,時間長了,感覺自己有些駝背和脖子前傾,看到網絡平臺推薦,就想買一些矯正體態的神器試試。”供職于傳媒行業的李女士告訴記者,在堅持使用了一段時間形體棍后,她感覺效果不大。
對于當前盛行的矯正不良體態的“網紅神器”,沈興邦認為,在醫學上,判斷一個治療工具或者保健工具是否有效,要從它的原理、用法以及作用部位等方面分析,而不能只看表象。以形體棍為例,操作起來會使肱骨頭外翻前突,形成類似圓肩體態,同時其受力點位于胸腰交界或腰部,容易造成假性大肚子、骨盆前傾等情況。“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有些人是駝背,有些人是脊柱側彎。如果單純只是借助某一個產品矯正,有可能會進入一種誤區,適得其反。”
而近兩年來,肇慶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開展了青少年脊柱側彎和不良體態篩查夏令營活動,在篩查的800多名學生中,8成學生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體態情況,如駝背、頭前傾、圓肩、骨盆前傾等。
“主要原因還是在不良姿勢情況下坐的時間久或不正確背書包等,經絡肌肉痙攣、筋膜粘黏,久而久之,慢慢形成不良體態。”沈興邦指出,駝背、圓肩、頭前傾等不良體態的形成,是一個漸變過程,不注意改變它,還會引發除頸肩疼痛以外的一些諸如頭暈、心慌、視力模糊等等的問題。
那么怎么改變呢?沈興邦建議,首先從調好坐姿開始,如看電腦時,視線保持與電腦上三分一平行的姿勢。另外,坐了45-60分鐘就起來活動一下筋骨。同時對于以上問題,可以做一下針對性的功能操。如“墻上天使”“頭后抗阻”“桌面胸部伸展”“開胸開肩運動”等。“以上都是相對簡單而針對性較強的功能操。因為體態調整牽涉到呼吸、下肢生物力學等原因,如果出現勞損性疼痛、反復落枕、反復頸肩痛,或者想更系統效果更好地改變體態,還是得請教相關專業的人士。”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