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日報訊(記者 夏紫怡 通訊員 陸莉詩)光滑的皮膚人人向往,然而青春痘卻為年輕人追求美麗的路上添加了無盡的煩惱。與此同時,在“戰痘”過程中,不少患者還陷入誤區,影響治療效果。那對此,記者采訪了肇慶市一醫院皮膚性病科醫師陳威良,為患者“戰痘”掃除盲區。
青春痘醫學上稱之為痤瘡,是一種好發于青少年的炎癥性皮膚病,主要發生在顏面及胸背等多脂區。然而這并不代表青春痘是青春期的專屬,比如嬰兒痤瘡。“主要是20歲以上的患者,生活與飲食不規律、內分泌激素紊亂和使用護膚品不當,而較為容易導致青春期痤瘡多發和常年不愈的原因。”陳威良介紹,青春期的痤瘡若沒有得到重視與治療,青春期后容易遺留皮膚敏感和永久性瘢痕。
在臨床診療中,不少患者誤認為只要把粉刺和“毒素”都擠出來痘痘便能消失了。但因為“擠”這個動作有足夠威力破壞毛囊結構,從而留下痘坑。“痘痘里的也并非“毒素”,而是氧化后的脂質和炎癥細胞與細菌搏擊后的前線戰場。關鍵是,鼻周危險三角區內的痘痘是嚴禁擠壓,不然細菌進入靜脈海綿竇后,容易造成顱內感染。”陳威良提醒道。
有不少患者認為,只要勤快控油深層清潔,就不會悶出痘痘。對此,陳威良解釋,人體的皮脂腺是個任勞任怨的受氣包,越清潔控油過度,它們只會覺得自己還不夠努力導致皮膚干燥,只會不停壯大自己分泌更多的皮脂,最終結果是痘痘悶得更嚴重。這種負反饋調節是生來具有的,打破原有的平衡只會走向另一種極端。
因此,在治療青春痘中,陳威良指出要根據疾病分型、病情進展、自身病史、經濟、療效、相對禁忌證等多方面因素考慮。盲目地跟從可能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或帶來不必要的副作用。此外,治療痤瘡需要定期復診、隨訪跟蹤,結合疾病發展階段,隨時調整治療方案,并觀察不良反應與及時處理。“由于痤瘡為多因素致病,加之遺傳基因的影響,復發的概率仍很高,不妨在治療中學會理性護膚,防治結合避免再發。”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