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芬正在清掃垃圾桶。
編者按
他們是一座城市里醒得最早的人,冒嚴寒斗酷暑,穿大街過小巷;日曬雨淋,風雨無阻。他們每天忙碌在城市的角角落落,默默無聞,辛勤勞動,為市容環境衛生作出了重大貢獻。人們贊譽他們為“馬路天使”和“城市美容師”。
今年10月26日是第二十九屆“環衛工人節”,市城管局評選出全市20名“最美環衛工人”,并聯同西江日報社推出“最美環衛工人”欄目,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故事。
文/圖 西江日報記者 嚴炯明
說起肇慶僑銀環保公司東片區夜班主管陳學芬,認識她的人腦海中可能會冒出幾個關鍵詞:敬業模范、開心大姐、熱心腸。但在她的人生劇本里,最光榮的不是這些響當當的名譽,而是她從18歲開始進入環衛行業,并且堅守了整整25年。
1997年,18歲的陳學芬正值花季年華,毅然選擇加入環衛行業,拿起掃把在街道保潔。聽到這消息,身邊親友紛紛認為“干什么不好,偏偏去掃大街。”她對于偏見置若罔聞,反而對自己當上環衛工人感到自豪。
每天清晨,別的女孩子還在睡夢中時,陳學芬已經在街道上開始清掃工作。“說不害怕,那是假話。”她坦言,“同一批入職的年輕女環衛工就這樣相互照應,相互鼓勵,才有了做下去的力量和底氣。”25年過去了,當年和她共同進入環衛行業幾十位花季少女,現在仍在堅持的只剩三四人。“這份工作畢竟還是很辛苦。”她說。
春來秋去,寒來暑往,陳學芬每天準時拿著掃把出現在街面,打掃城市的犄角旮旯,仔細琢磨怎樣把馬路掃好,掃把怎么拿才最省力,用什么姿勢掃地不傷腰。在與這個城市年年月月的接觸中,她愛上了這里的清晨和黃昏,也愛上這份職業帶來的簡單快樂。“環衛清掃工作已經成為我生命中重要一部分,既然選擇了,就應干一行、愛一行,盡力做好。”她說道。
2018年的臺風“山竹”,讓無數肇慶人刻骨銘心。當時已經成為環衛主管的陳學芬,帶領手下二十多位環衛工人,在星湖大道日夜奮戰了一個月。
“我的工作主要是清理沿線垃圾,從凌晨4點多開始,一直到晚上10點多。”她說。這一段路受災情況較為嚴重。為了不耽誤工作,她和同事都是匆匆吃完午餐和晚餐就繼續工作,每天休息時間只有五六個小時。
累了,陳學芬就給大家加油鼓勁,然后帶頭繼續清掃。一些路過市民看到陳學芬等環衛工人的付出時,都大加稱贊。“市民的認同,讓我們內心很舒服,再辛苦也值得。”她說道。
除了敬業、樂觀,陳學芬熱心助人的品格同樣感動她身邊的人。一天中午,一位老奶奶買菜回家,手里提著肉菜太多,每走幾步就得停下來歇息。在路邊清理果皮箱的陳學芬見狀,主動拿起老奶奶的肉菜,不顧自己大汗淋漓,爬樓梯攙扶老人回家。
老奶奶回到家后,熱情地拿出水果送給她,陳學芬婉拒了。然而,她卻因用力不當,把腰和手腕都扭傷了,搽了幾天藥油才恢復。旁人笑她“太傻”、“多管閑事”,她卻表示“只有幫助別人,自己才感到充實”。
25年前那個稚氣未脫的18歲女孩,選擇了環衛行業。一路走來,她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印記。那些她走過的路,滴過的汗,都成為城市美好的記憶。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